平“语”近人 | 石可破也,而不可夺坚;丹可磨也,而不可夺赤

发布时间:2021-05-19浏览次数:232作者:来源:100周年专题网站供图:责任编辑:刘晓审核:

编者按:中共中央宣传部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《平“语”近人——习近平喜欢的典故》,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、文章、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,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。本栏目选取了《平“语”近人——习近平喜欢的典故》第二季以来的“总书记原声”和“经典释义”等内容,供学习参考。


总书记原声


“石可破也,而不可夺坚;丹可磨也,而不可夺赤。”理想信念的坚定,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。认识真理,掌握真理,信仰真理,捍卫真理,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。


经典释义


这段话出自2016年10月21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。在这段讲话当中,总书记有一处用典,他说:“石可破也,而不可夺坚;丹可磨也,而不可夺赤。”这段话出自《吕氏春秋·诚廉》。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一块石头,你把它砸碎了,砸得粉碎,那也不能改变这个石头坚硬的本质。丹砂,你就是把它磨成粉,你也不能改变它的本色。在原文后边,还有两句话,说:“豪士之自好者,其不可漫以污也,亦犹此也。”什么意思呢?一个真正的壮士,一个真正的英雄,就像石头的本质是坚硬的、丹砂的本色是红色的一样,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,无论遭遇怎样的不幸,他都不可改变他的本色。


总书记引用的这一段话,彰显了中国古代士人重气节的传统。那么在这方面,汉代的苏武牧羊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诠释。


在汉武帝的时候,苏武作为朝廷的使节出使匈奴,不料,匈奴的上层发生了动乱,苏武被匈奴的单于扣押了下来,不许他还朝,就要求他投降,并且许给他高官厚禄。然而苏武不为所动,严词拒绝。单于一看苏武这么坚定,没办法,只好把他流放到今贝加尔湖地区,让他去放羊。可有一样,苏武临走的时候,单于召见他对他说,你到北边去放羊吧,什么时候等到公羊下了羊羔崽儿,我就让你回到你的汉朝。这不明摆着不让他回去吗。苏武每天带着这根旄节去放羊。他握着这根旄节,就是握着对祖国的一份信念。


到了汉昭帝的时候,经过外交上的反复斡旋,苏武终于回到了大汉的国土。这已经距离他当初出使匈奴过去了整整19年。苏武走进玉门关的时候,手上的旄节斑驳陆离,已经残破不堪,但是他尽忠祖国的一份心,却依然像当初一样的坚定,不可弯不可折。


这就是《吕氏春秋·诚廉》里所说的:“石可破也,而不可夺坚;丹可磨也,而不可夺赤。”习总书记引用这些典故,就是要提醒我们在新长征的道路上,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当中,我们依然要抱定像磐石一样的坚毅的信念,像朱砂一样的赤血丹心,为人民的安居乐业而奋斗终身。